文/崔仲雄
蒙古国位于我国北方,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于1946年脱离民国正式独立。作为一个贫弱落后国家,国内对其鲜少关注。加上历史原因,两国民间交往也不多。提起这个国家,我们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游牧民族,蒙古包,冬不拉或那达慕大会,以及一代枭雄成吉思汗。然而,时代变迁,我们不禁会问:今天的蒙古是什么样的?这个游牧民族选择了怎样的发展道路?2016年6月,笔者有幸去蒙古科研考察,对蒙古的现代化进程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蒙古遥感图,图上方白线为作者行车路线
蒙古不只有草原。事实上蒙古自然景观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北林南漠,首都乌兰巴托所在的东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是著名的戈壁滩,很多恐龙化石在那儿被发掘。而西北部是蒙古植被最茂密的地方,不是亲自去过,你不会相信蒙古竟然有如此广袤秀美的原始森林。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库苏古尔湖 (Khovsgol Lake),是蒙古最大的淡水湖,秀美如画,是世界有名的避暑胜地。话说连接乌兰巴托到库苏古尔湖的公路还是中国人修的,今年刚修通。
晨曦中的库苏古尔湖。拍摄:崔仲雄
库苏古尔湖南端度假村里的小木屋和蒙古包。拍摄:崔仲雄
乌兰巴托到库苏古尔湖的柏油公路。拍摄:崔仲雄
对于保护环境,蒙古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在明末清初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前,蒙古族先民长期笃信萨满教。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且灵魂不灭,主张多神崇拜,除了最高神明腾格里外,还有基于自然崇拜的日神、月神、火神和地神等。由于这种对自然神的崇拜,蒙古人始终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草场资源和水资源是游牧民族生存最重要的两种资源。为了保证水的圣洁,蒙古人生活习俗中规定不许向水中投掷脏物,月经期、坐月子的女子不能靠近水井,春夏两季人们不可以白昼入水, 或者在河中洗手。在转移牧场时,他们总要把养牧点的土坑填平,好让小草恢复生长。成吉思汗曾规定,凡是破坏草场的人,可予以严惩或处死。千百年以来为了民族的繁衍生息,保护自然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朴素意识深入古代蒙古人的价值体系和日常生活。
但是自从1930年蒙古在前苏联的支援下开启工业化的进程后, 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草原盐碱化、荒漠化日益严重,而这一环境悲剧的主要原因有:
1)大肆采矿。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铜矿和钼矿位居亚洲之首。矿业也超过畜牧业成为蒙古的主导产业和主要出口产品,2013年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产值占蒙工业生产总值的59.3%,占出口收入的82%。虽然有部分牧民阻止开挖草原,但个人在国家机器面前总是弱小的。而且蒙古国每年都会把买矿的一部分收入分发给公民,因此反对开矿的阻力就更弱了。
但是在草原地区开矿对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尤其是露天煤矿,草皮全部被破坏,地面堆满了废土矸石,像一片片疤痕触目惊心。尾矿渣被风吹落到草原上,导致草很快枯死。而由于技术和提炼工艺落后,采矿与洗矿的废水和污染物直接排到草原和河川,水源受到致命的污染。但是这种粗放式低成本的开采,让蒙古在前几年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时赚得盆满钵满,2011年GDP增速超过17%,位列全球第一!
蒙古草原上堆积如山的矿渣。图片来源于网络
2)过度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是蒙古的传统产业。根据2010年初步普查,2009年底蒙古国人口约280万,畜养的牲畜却有4365万头。蒙古为世界第二大羊绒出产国,大量羊群导致过度放牧,草原来不及休养生息,绿草无法更替,优质草原退化,地表裸露,逐渐沙漠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早以成为历史绝唱。现在的蒙古草原,放目望去,只能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蒙古草原上的牲畜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3)开垦草原发展农业。
蒙古的工业化初期受苏联主导。苏联虽然国土面积大,但是处于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耕地有限,所以希望其它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能够多生产粮食,经济互补。蒙古于1962年加入苏联主导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然后开始大规模开垦草原,发展集体农场。在农场的周边形成了许多小城镇,屋顶喜欢涂成一片红色。但是蒙古草原土层薄,降水少,大规模垦荒使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也破坏了草原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农垦的草原。 拍摄:崔仲雄
4)过度砍伐森林。
蒙古国森林资源丰富,约占领土面积的9%。工业化以来,牧民大量定居,小城镇遍地开花,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需求急升,定居也使得木材代替牛羊粪成为了主要的燃料,导致森林砍伐严重。此外,蒙古为了赚取外汇,大量出口原材料,木材加工出口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蒙古1995年通过了环境保护法,禁止木材出口,限制砍伐,但是政府基层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监管,民间私自砍伐仍然严重。雪上加霜的是蒙古由于地处高纬度,天气寒冷,降水少,森林生长缓慢,砍伐后很难恢复。
被砍伐的原始森林。拍摄:崔仲雄
5)当今工业化的生活方式。
现在去蒙古牧民家做客,虽然由于取水不方便和传统卫生习惯,感觉家里比较脏,但是常见的现代化家电,例如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也一应俱全了,屋里为了保暖也铺着厚厚的地毯。小镇的商店里面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当代牧民虽然仍有爱护环境的淳朴意识,但由于知识水平以及技术的限制,环境问题并没有改善。举例来说,塑料几乎是不可降解的,因而普通蒙古牧民只能将它们收集起来焚烧掉。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再加上游客的大量涌入,路边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而汽车的大量使用也对草原生态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蒙古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车辆,以卡车,摩托车和小汽车为主,主要是进口韩国和日本的二手车。由于蒙古地广人稀,牧民彼此间又住的分散,在草原修路成本高昂,且蒙古国力羸弱,省际路都没有完全贯通,所以蒙古人开车也是信马由缰,草原上千纵万横都是路。正好应了鲁迅先生的名句“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车轮呼啸而过,草皮很快就被破坏掉,露出下面的沙土。
牧民定居的小城镇。 拍摄:崔仲雄
草原上车辆随意踩出的道路。拍摄:崔仲雄
目前,蒙古正面临严重的沙漠化危机。蒙古政府称,6.9万平方公里的牧草地被沙漠蚕食, 90% 的国土正在变成沙漠,75%的植物灭绝。因乱砍滥伐,原来占国土面积9%的森林地区已减少至6.7%,江水水位降至一半。蒙古北部原来有3800多条河和3500多座湖,但进入21世纪减少了大约850条河和1000座湖。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在发展工业化的道路上,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加上草原生态系统脆弱,产业又集中在对环境伤害很大的畜牧业和采矿业,因此很少的人口和小规模的工业化就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且情况愈演愈劣。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所有国家的工业化必经之路吗?
现代环境问题的根源就是自工业文明以来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对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所致,把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和价值尺度,水、大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在其所属的经济核算体系里是零成本,无价值的,所以可以大肆开采、随意破坏。但是我们忘记了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草原,由于其生态系统本身的单调和脆弱,所以粗放型的工业发展对其破坏就更严重,更难恢复。蒙古和中国的内蒙古就是例子。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优质牧场由于过度放牧也在退化。
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的产业和政策。对蒙古而言,应该以子孙的长久发展和生存为首要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道。矿产资源开发虽然来钱快,但是对环境影响较大,当地部门不能只负责买卖勘探证和开采权,以及在后期生产中收税。政府一定要提高开采的门槛,开采企业必须满足废气废水废矿处理,矿区绿化,生态恢复等要求,政府应该以税收优惠和更长的开采期等政策来吸引国外先进的大型企业来投资和管理。
同时,蒙古地广人稀,有许多原生态的自然风景,而且蒙古的肉奶都是纯天然无污染无转基因organic的(有机的),符合现代社会很多人希望重返自然,返璞归真的心态。另外蒙古经济落后消费低,民族单一信奉佛教,没有恐怖威胁,很适合发展旅游产业,为此应该建立国家保护区、发展绿色旅游产业。旅游业是服务产业,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有效减少蒙古目前的严重失业情况和由此导致的社会矛盾。 最终让旅游业和畜牧业、矿产业一样成为蒙古的支柱产业。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其衡量体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这里阅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参考资料:
[1] FT 中文网:“偿债期临近,蒙古国开始‘勒紧裤腰带’”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9111
[2] 中金外汇:“蒙古货币崩盘致民众疯抢美元 外储告急”
http://forex.cngold.com.cn/20160824d1710n79112524.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参与开发蒙古矿产资源须知”
http://mn.mofcom.gov.cn/article/ddfg/tzzhch/200610/20061003563468.s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孙维仁:中国企业投资蒙古国的几
点思考”
http://mn.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411/20141100790312.shtml
[5] 维基百科 “蒙古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蒙古国
责任编辑:袁旦
作者简介
崔仲雄,理海大学在读博士,地球物理专业。国内时求学于中国科学院,之后在沙特KAUST 大学留学两年。爱好阅读, 文理史哲,无所不读。由于专业关系,去过不少人迹罕至之地科学考察,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乐此不疲。
文以载道编委会
蒋明凯 陈思佳 郑雪萌
致谢
朱子悦
本文为原创,赞赏请扫下方二维码
为了让可道给您提供更好的文章与阅读体验,可道发布了全平台读者问卷调查,希望您的参与来帮助我们成长!
请通过此链接:http://lxi.me/a3411 进入问卷。幸运读者会有神秘礼物!
联系作者:contact@kedao.org.cn
可道文章均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kedao.org.cn
可道欢迎全球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盆友们说出你们的观点,让我们一起"可持续,道未来"!
来稿请至:contact@kedao.org.cn
投稿要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文章简介、有趣、原创即可。
可道是致力于中国环境观察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网络
欢迎您关注我们
北京•上海•广州•华盛顿•洛杉矶•费城•阿姆斯特丹•悉尼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