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汤德福(特约撰稿人)

 

可道诚挚向各位读者征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各种奇葩故事——把你的公参经历和可道的读者们分享吧。

不夸张地说,每一个环评人的职业生涯,几乎都是从派发和统计公众意见调查问卷开始的,这是一份极其没有技术含量,却有艺术含量的活儿。有经验的环评人都知道,公众被迫参与、调查流于形式,但若处理不好,缺少艺术性,就很容易造成小项目通不过审批,大项目胎死腹中。所以,即使是环评工程师,虽然常看不上公众参与,却也不得不按部就班去做。

 

 

作为有经验环评人,你是否因公众参与而焦头烂额过?

不敢留下姓名和手机号码;

个别公众打来电话时让同事说自己不在;

专门注册一个常年不登录的僵尸电子邮箱;

现场公告张贴时选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拍个照就撕毁;

拿着毛巾和牙膏,去请一个对项目毫不知情甚至目不识丁的大妈签名……

 

每一个环评人,都有一段辛酸无奈、刻骨铭心的公众参与调查经历,也有自己艺术处理公参调查的个人心得。

不过,这些经历和心得将彻底尘封在环评人的记忆里,不会再更新了。

因为,2016126日,环境保护部批准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公众参与正式与环评文件剥离。 

新总纲曾在编制说明中要求:

“公众参与的开展情况单独编制成册,存档备查,建设单位报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附具公众参与说明书,供环评审批决策参考。”

环评部近年三令五申建设单位是公众参与的主体,让环评机构不要代劳,新总纲算是彻底给环评机构松绑。

在此之前,环评单位拿着建设单位的钱去做公众参与,无形中让“出钱的大爷”绑架了,反映在环评报告中,让人觉得是在为建设单位说话。

笔者曾写过一篇《为何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会流于形式?的文章,引起了热烈反响,很多读者通过各种途径留言、点赞,表示“狠”赞同。原因很明显,文章所阐述的皆为事实,但凡经历或了解过环评公众参与的人,都会深有同感。

其实,该文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案例写就的,其奇葩程度,应可算作公参流于形式、失去实际意义的典型。今天,笔者就给读者来细细讲讲这个精彩的故事,也算作是对已悄然作古环评公参的纪念,喜欢听故事的小朋友,搬个小板凳坐好了。

 

 

第一集

在一个美丽的临海小渔村,居民靠打渔捞蟹为生,2008年某一天,有个领导突然觉得这渔村的区位条件不错,为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大笔一挥,把它规划为临港产业工业园。

按法规要求,工业园规划环评时要开展公众参与,并向公众公开有关信息。

小渔村的居民一听,原来幸福美好的家园要变成工业园,自己既要失地又没什么好处,十个当然有九个不乐意。于是理所当然地,在公众参与时提出反对意见,但小渔村居民秉性纯朴,不会去政府门前静坐或群体游行示威,缺乏有效阻止政府决策的手段,最多只能拖延一下前进的步伐。

政府聘请的专家认为,出强拆的“大棒”可能会逼得兔子咬人,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于是就建议拿出来“萝卜”来安抚引诱。政府发言人表示,考虑当地人安土重迁的思想,承诺保留部分用地作为集中安置区,对先签约的拆迁户给予高额补偿。

公众一开始反对,其实也不关环境保护什么事——没有人知道工业园究竟有何环境影响,主要是考虑到土地被征用了难以生存,现在政府既然有退让,虽然方案差强人意,也只得见好就收,半推半就地搬进了拆迁安置房中,算是支持了临港产业园的发展。

整合后的小渔村,集中到了临港产业园的东面,建成的安置区,成了园区周边三公里内唯一的环境敏感点。

 

第二集

搞定公众以后,工业园区便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发,一家家企业相继入园,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领导看着,乐了。

又按法规要求,入园企业也得进行环评并征求公众意见,一开始,对于再次发表意见,居民是拒绝的,有规划环评的前车之鉴,他们心里知道,自己既不懂环保,又人微言轻,何必费那唇舌纸墨。

无奈,八股文一般的环评报告规定有公众参与一章节,必须要征求项目附近敏感点的公众意见。

第一次环评机构软磨硬泡,居民们被骚扰得无计可施,只好勉强填了调查问卷,签名表达了一下自己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大部分写的是假名或不存在的联系方式。

谁知,往后每一家入园企业都要来征求公众意见,这回居民们彻底不干了,看到环评工作人员进村就避让不及,最后不胜其烦,干脆出海打渔,关门闭户总不用被调查骚扰吧。

 

第三集

环评机构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使出杀手锏:承诺村民每填一份问卷给50元的酬劳!有几位村民因那天渔网破了没出海,就将信将疑地在调查表上签个名,还就真拿了50块,捡了个大便宜,于是兴高采烈地将此事转告了所有人。

村民们这才确认清楚了,原来国家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这么个规定,难怪那么傻子整天要我们签名,既然反对工业园或项目建设都不顶用,左右是被动同意,何不赞同拿个签名费痛快。

从此以后,渔民们也不打渔了,专守在家里等新入园的企业来派发公众调查问卷,原来勾选无所谓的,都勾赞同或满意了,这样调查人员支付酬劳才干脆。

于是,在公众调查问卷上勾选发“同意”并签名俨然成了一种生财之道,至于入园企业实际的环境影响,原本村民就一知半解,后来已经没人在乎了。在政府审批的环评文件中,这个临港产业园所有进驻的项目,都得到了公众百分百支持。

 

第四集

还没拍完,预告片显示,园区内有家涉重金属的企业,排污不达标,环境负面累积影响造成附近居民得了某种疾病……

 

这个故事还未上映大结局,但由当地日益恶化的环境质量及村民的健康损害,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悲剧。

公众将自己的环境权利,从坚守到无奈,到退让,再到主动变卖,将自己及子孙的环境健康,廉价卖给了企业。这个故事中,工业园及入园项目的环评公参不但流于形式,甚至还做了谋害公众健康的吹鼓手。

  

 

新总纲实施以后,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由企业自行开展,与环评报告分家,环评人是解绑而轻松了,但公众的环保意识更要加强,不可再将环境权利贱卖了。

 在旧总纲时代,若是遇上负责的环评单位,公众的环境权益或许还有一丝保障,如今进入新总纲时代,环评人明面上撒手不管了,公众绝不可以很傻很天真地相信企业会不惜代价做好环境保护。毕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

公众一定要时刻修炼自己的内功,加强环保意识。环保意识就像堤坝,在洪水涌入前没筑好堤,一旦其泛滥起来,只能作了牺牲品。 

可道诚挚向各位读者征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各种奇葩故事——把你的公参经历和可道的读者们分享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作者简介

汤德福,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

审稿:孙轶侬,侯晓璇(可道|文以载道编委会)

 

文以载道是可道旗下品牌

欢迎联系我们:contact@kedao.info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可道官网

 

www.kedao.org.cn

 

可道是致力于中国环境观察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网络,欢迎您关注我们

 

北京·上海·广州·伦敦·悉尼·巴黎·华盛顿·洛杉矶·纽约·费城·波士顿·多伦多·蒙特利尔

 
话题:



0

推荐

可道

可道

8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可道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网络。我们深信,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道是对人类发展的最大贡献。可道希冀汇聚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最有理想抱负的一群年轻人,传承中国文化的美好,结合东西方智慧,全面、客观地讨论中国的环境问题。我们期望为全球关注中国环境议题的华语读者贡献韩陵片石,朝成暮徧,启迪世人。

文章